三氯乙烯

CAS号:79-01-6
英文名:Trichloroethylene
化合物简介
三氯乙烯(英文名:Trichloroethylen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2HCl3,分子量约131.5。通常为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氯仿的气味。密度1.465g/cm³(20℃),熔点-86.4℃,沸点87.2℃,燃点425℃。难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不含稳定剂的三氯乙烯在空气中逐渐氧化,若有稳定剂即使加热到130℃也不与一般金属材料发生作用。不易水解;金属铝能促使不含稳定剂的三氯乙烯分解;加热至175℃时会与碱金属、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水溶液或悬混液反应,700℃时发生分解。
基本信息
物化性质
安全信息
生产方法及用途

基本信息

中文名三氯乙烯

外文名trichloroethylene

别名三氯代乙烯

分子式C2HCl3

相对分子质量131.391

化学品类别有机物

管制类型不管制

储存密封保存

CAS号79-01-6

危害性一类致癌物

EINECS登录201-167-4

熔 点-86 ℃

沸 点87 ℃

水溶性不溶

密度1.463 g/cm³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安全性描述S36/37、S45、S53、S61

危险性符号T

危险性描述R36/38、R45、R52/53、R67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该物质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

无色液体,气味似氯仿。分子式C2-H-Cl3。分子量131.39。相对密度1.4649(20/4℃)。熔点-73℃。沸点86.7℃。闪点32.22℃(闭杯)。自燃点420℃。蒸气密度4.53。蒸气压13.33kPa(100mmHg32℃)。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可燃限8.0%~10.5% 。几乎不溶于水; 与乙醇、乙醚及氯仿混溶; 溶于多种固定油和挥发性油。潮湿时遇光生成盐酸。高浓度蒸气在高温下会燃烧。加热分解,放出有毒氯化物。加热至250~600℃,与铁、铜、锌、铝接触生成光气。能与钡、四氧化二氮、锂、镁、液态氧、臭氧、氢氧化钾、硝酸钾、钠、氢氧化钠、钛发生剧烈反应。

化学性质

1.化学性质:不含稳定剂的三氯乙烯逐渐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光气,一氧化碳和氯化氢。也有可能生成少量二聚物(六氯丁烯)。反应按游离基历程进行,光照和加热明显地促进反应进行。有水分存在时,二氯乙酰氯分解成二氯代乙酸和氯化氢。分解生成的酸性物质腐蚀金属。因此,通常工业所用的三氯乙烯需加入微量的稳定剂如酚类(对苯二酚)、胺类或醇类等。添加稳定剂的三氯乙烯在空气、水分和光存在下,即使加热至130℃与一般工业用金属材料也不作用。

2.三氯乙烯蒸气加热至700℃以上,分解生成二氯乙烯、四氯乙烯、四氯化碳、氯仿以及氯甲烷的混合物。三氯乙烯蒸气与空气一起受强烈时,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氯化氢、一氧化碳和光气等。在有铜盐存在时,三氯乙烯在加压下加热175℃,与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水溶液或悬浊液反应,生成羟基乙酸盐。冷时与盐酸及硝酸不反应,加热时与浓硝酸激烈反应而完全分解,控制反应条件可得到三氯硝基甲烷和一氯二硝基甲烷。在三氯化铝催化作用下,30~50℃与氯化氢反应,生成1,1,1,2-四氯乙烷。在苛性碱存在下易发生脱氯化氢反应生成二氯乙炔,二氯乙炔在空气中自燃并爆炸分解。碳酸钠及液态氨在通常条件下与三氯乙烯不反应。金属铝,特别是粉末状的金属铝,能促使不含稳定剂的三氯乙烯发生分解,生成氯化氢的同时,发生强烈的爆炸分解或炭化。反应先生成三氯化铝,三氯化铝作为Friedel Crafts催化剂促使三氯乙烯发生缩合反应,生成五氯丁二烯,进一步缩合成树脂、焦油。在三氯化铝存在下,三氯乙烯与氯仿反应,生成1,1,1,2,3,3-六氯丙烷。与四氯化碳反应生成1,1,1,2,3,3,3-七氯丙烷。在过氧化物,例如过氧化苯甲酰存在下,加压加热至150~200℃,得到三氯乙烯的二聚物和三聚物。在三氯化铁催化下,易氯化生成五氯乙烷和六氯乙烷。

3.稳定性:稳定

4.禁配物: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强碱、铝、镁

5.避免接触的条件:光照、紫外线

6.聚合危害:聚合

7.分解产物:氯化氢

应用领域

用途2

1.三氯乙烯主要用作金属脱脂和羊毛及织物的干洗剂。是一种优良溶剂,可用作苯和汽油的代用品。树脂、沥青、煤焦油、醋酸纤维素、硝化纤维素、橡胶和涂料等的溶剂。在医药上用作麻醉剂,农药上是合成一氯醋酸的原料。在工业上用于金属清洗(脱脂彻底)和纤维脱除油脂,和脂肪、油、石蜡等的萃取剂。利用其溶解力强的特性,常用于清除难于清除的污垢,如半硬化的清漆、涂层剖光剂、较厚的助焊剂。也用于萃取剂、溶剂和低温导热油介质。还用作涂料稀释剂、脱漆剂、制冷剂、醇的脱水蒸馏添加剂、麻醉剂、镇静剂、杀虫剂、杀菌剂、熏蒸剂以及有机合成中间体等。作为原料中间体可用于生产四氯乙烯、氯乙酸、二氯乙酰氯、八氯二丙醚,HCFC----123、HCFC---124、HFC---125、HFC---134a等。

2.用作溶剂,用于金属表面的去油污、干洗衣物、植物和矿物油的提取、制备药物、有机合成以及溶解油脂、橡胶、树脂和生物碱等。在脱脂、冷冻、农药、香料、橡胶工业、洗涤织物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3.是一种优良的溶剂,为苯和汽油的良好代用品。用作胶黏剂的溶剂、涂料的稀释剂、脱漆剂、醇的脱水蒸馏添加剂、麻醉剂、冷冻剂、镇静剂、杀虫剂、杀菌剂、熏蒸剂,还用作金属的脱脂剂和脂肪、油、石蜡的萃取剂以及有机合成中间体等。

4.用作溶剂,用于脱脂、冷冻、农药、香料、橡胶工业、洗涤织物等。

毒理危害

该物质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应特别注意对空气、水环境及水源的污染。在对人类重要食物链中,特别是在水生生物体中发生生物蓄积。

室内空气污染TVOC中三氯乙烯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亦可引起肝、肾、心脏、三叉神经损害。

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受紫外光照射或在燃烧或加热时分解产生有毒的光气和腐蚀性的盐酸烟雾。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健康危害: 本品有刺激和麻醉作用。吸入急性中毒者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流泪、流涎。随之出现头晕、头痛、恶心、运动失调及酒醉样症状。出现头晕、头痛、倦睡、恶心、呕吐、腹痛、视力模糊、四肢麻木,甚至出现兴奋不安、抽搐乃至昏迷,可致死。慢性影响:有乏力、眩晕、恶心、酩酊感等。可有肝损害。皮肤反复接触,可致皮炎和湿疹。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三氯乙烯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危险特性: 一般不会燃烧, 但长时间暴露在明火及高温下仍能燃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制备方法

1.乙炔法:此法以电石发生的乙炔和氯气为原料、四氯化碳为稀释剂、三氯化铁为催化剂液相合成1,1,2,2-四氯乙烷,再加石灰乳脱氯化氢,得粗三氯乙烯,经粗馏、精馏,即得产品。因乙炔价格昂贵,大多转用乙烯法。

2.乙烯直接氯化法:经直接氯化得四氯乙烷和五氯乙烷的混合物,通过对其进行气相裂解制取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其主要反应式如下:

3.乙烯氧氯化法:此法以乙烯、氧气(或空气)、氯气为原料,经催化氯化氧化得三氯乙烯产品,同时还可得四氯乙烯。3

储存运输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