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二腈

CAS号:111-69-3
英文名:1,4-Dicyanobutane
化合物简介
无色油状液体,略有气味;,微溶于水、醚,溶于醇;密度 相对密度(水=1)0.96;相对密度(空气=1)3.73;稳定性:稳定,主要用于制造尼龙的中间体。
基本信息
物化性质
安全信息
生产方法及用途

基本信息

中文名己二腈

英文名1,4-Dicyanobutane

别称1,4-二氰基丁烷

化学式C6H8N2;NC(CH2)4CN

分子量108.14

CAS登录号111-69-3

EINECS登录203-896-3

熔点1-3℃

沸点295℃

水溶性90 g/L(20℃)

密度相对密度(水=1)0.96

闪点163℃

应用用作色谱固定液

理化常数

中文名称 己二腈

英文名称 1,4-Dicyanobutane

中文别名 1,4-二氰基丁烷

英文别名 Adiponitrile; Butane-1,4-dicarbonitrile

CAS号 111-69-3

EINECS号 203-896-3

分子式 C6H8N2;NC(CH2)4CN

分子量 108.14

InChI InChI=1/C6H8N2/c7-5-3-1-2-4-6-8/h1-4H2

熔点 1-3℃

密度 相对密度(水=1)0.96;

沸点 295℃

闪点 163℃

水融性 90 g/L (20℃)

物化性质 性状 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有轻微苦味。

凝固点 1℃

折射率 1.4380

溶解性 溶于甲醇、乙醇、氯仿。难溶于水、环己烷、乙醚、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

安全术语 S26:; S39:; S45:;

风险术语 R23/25:; R36/38:;

危险品标志 T:Toxic;

上游 己二酸

下游 己二胺、尼龙66盐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73

饱和蒸气压(kPa):266.6Pa(100℃)

燃烧热(kJ/mol):4368.8

临界温度(℃):507

临界压力(MPa):2.80

爆炸上限%(V/V):5.0

引燃温度(℃):550

爆炸下限%(V/V):1.7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39.67

2、摩尔体积(m3/mol):114.3

3、等张比容(90.2K):287.4

4、表面张力(dyne/cm):39.9

5、极化率(10-24cm3):11.761

产品用途

用作色谱固定液;

1主要用于生产聚酰胺纤维的中间体已二胺,橡胶促进剂和防锈剂,

2.用作洗涤剂的添加剂,丙烯腈、甲基丙烯腈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三元共聚体的纺丝溶剂,聚氯乙烯纤维湿纺和干纺溶剂,聚酰胺的着色剂,织物漂白剂的助剂,醋酸酯、丙酸酯、丁酸酯和混合酯增塑剂;以及作为芳经抽提的萃取剂等。气相色谱固定液。

3. 用于有机合成,用作分析试剂、溶剂。

4.气相色谱固定液。分离、分析胺及硝基化合物。

化学性质

稳定性

遇明火能燃烧。遇高热分解释出剧毒的气体。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生态学数据

1.生态毒性 TLm:820mg/L(96h)(黑头呆鱼,硬水);1250mg/L(96h)(黑头呆鱼,软水);1250mg/L(24h)(蓝鳃鱼,软水)

2.生物降解性:MITI-I测试,初始浓度100ppm,污泥浓度30ppm,28d后降解35%~66%。

3.非生物降解性:空气中,当羟基自由基浓度为5.00×105个/cm3时,降解半衰期为23d(理论)。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0.3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2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3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47.6

7、重原子数量:8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113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1

类别

急性毒性 口服-大鼠 LD50:155 毫克/公斤;口服-小鼠 LD50:172 毫克/公斤

可燃性危险特性 明火可燃;高热分解;与氧化剂起作用; 燃烧释放有毒氮氧化物和氰化物烟雾

储运特性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与酸类、氧化剂、食品添加剂分开存放

灭火剂 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职业标准 TWA 4 PPM;STEL 10 毫克/立方米

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 T

危险类别码 25-36/37/38-36/38-23/25

安全说明 26-36-45-39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2205 6.1/PG 3

WGK Germany 1

RTECS号 AV2625000

HazardClass 6.1

PackingGroup III

毒害物质数据 111-69-3(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制备

己二酸氨化法

将己二酸和过量的氨在催化剂磷酸或其盐类或酯类存在下,在270-290℃温度下进行反应,生成己二酸二铵,然后加热脱水,生成粗己二腈,经精馏得产品。原料消耗定额:已二酸1606kg/t、液氨370kg/t、氢氧化钠36kg/t。

丁二烯法

又分氯化氰化法和直接氢氰化法。

丙烯腈电解二聚法

电解液是对甲苯四乙胺磺酸盐,温度50-60℃,已二腈收率92-95%。丙烯腈加氢二聚过程也可采用钌催化剂在200-300℃,0.1-0.3MPa下气相催化加氢的方法。原料消耗定额:丙烯腈1100kg/t、硫酸80kg/t。

储运方法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2205 6.1/PG 3

对环境的影响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有报道服数亳升本品,立即发生急性中毒。表现有乏力、呕吐、呼吸急促、心过速成、意识模糊和抽搐。在室温下蒸气压低,吸入中毒的危险性不大。本品可经无损皮肤吸收。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中等毒类。

急性毒性:LD50300mg/kg(大鼠经口);LC501710mg/m3,4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不敷出20~150mg/m3,4小时/天,共5个月,出现蛋白尿,血中硫氰酸盐和尿素含量增加及脏器重量系数增大等毒作用。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 烟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实验室监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10mg/m3

前苏联(1975)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1mg/L

注意事项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有报道服数毫升该品,立即发生急性中毒。表现有乏力、呕吐、呼吸急促、心动过速、意识模糊和抽搐。在室温下蒸气压低,吸入中毒的危险性不大。该品可经无损皮肤吸收。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该品可燃,有毒。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消防措施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物质毒性

毒性作用试验数据

编号毒性类型测试方法测试对象使用剂量毒性作用
1急性毒性口服大鼠155 mg/kg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2急性毒性吸入大鼠1710 mg/m3/4H1.耳毒性——视力变化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其他变化
3急性毒性口服小鼠172 mg/kg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4急性毒性腹腔注射小鼠40 mg/kg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5急性毒性口服25 mg/kg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6急性毒性口服22 mg/kg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7急性毒性皮肤表面1 mg/kg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8急性毒性皮下注射豚鼠50 mg/kg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9慢性毒性吸入大鼠493 mg/m3/6H/4W-I1.血液毒性——红细胞染色异常或影响有核红细胞2.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速率下降3.慢性病相关毒性——死亡
10慢性毒性吸入大鼠99 mg/m3/6H/13W-I1.血液毒性——红细胞染色异常或影响有核红细胞2.血液毒性——血细胞计数发生变化3.血液毒性——红细胞计数发生变化
11慢性毒性吸入大鼠3028 ug/m3/5H/26W-I1.血液毒性——其他变化2.生化毒性——抑制或诱导胆碱酯酶
12生殖毒性口服大鼠1120 mg/kg,雌性受孕 6-19 天后1.生殖毒性——胎儿毒性(如胎儿发育不良,但不至死亡)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