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

CAS号:64-17-5
英文名:Etanol
化合物简介
乙醇(ethanol),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6O,是醇类的一种,有机化合物,俗称酒精,是最常见的一元醇。
基本信息
物化性质
安全信息
生产方法及用途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乙醇2


别名:酒精、火酒2


英文名:ethanol、ethyl alcohol3


化学式:CH3CH2OH/C2H6O2


分子量:46.073

 

理化性质

分子结构

C、O原子均以sp³杂化轨道成键、极性分子7。

乙醇分子是由是由C、H、O 三种原子构成(乙基和羟基两部分组成),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产物,也可以看成是水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乙基取代的产物7。

物理性质

乙醇液体密度是0.789g/cm³,乙醇气体密度为1.59kg/m³,相对密度(d15.56)0.816,式量(相对分子质量)为46.07g/mol。沸点是78.2℃,14℃闭口闪点,熔点是-114.3℃。纯乙醇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特殊香味,易挥发4。

乙醇的物理性质主要与其低碳直链醇的性质有关。分子中的羟基可以形成氢键,因此乙醇黏性大,也不及相近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化合物极性大4。

20℃下,乙醇的折射率为1.36118。

溶解性

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甲醇、丙酮、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7。

潮解性

由于存在氢键,乙醇具有较强的潮解性,可以很快从空气中吸收水分9。

羟基的极性也使得很多离子化合物可溶于乙醇中,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铵、溴化铵和溴化钠等;但氯化钠和氯化钾微溶于乙醇。此外,其非极性的烃基使得乙醇也可溶解一些非极性的物质,例如大多数香精油和很多增味剂、增色剂和医药试剂7。

化学性质

酸碱性

弱酸性(严格说不具酸性,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也不能与碱发生化学反应),因含有极性的氧氢键,故电离时会生成烷氧基负离子和质子。其化学反应式为:4

乙醇的pKa=15.9(20℃),与水相近。乙醇的酸性很弱,但是电离平衡的存在足以使它与重水之间的同位素交换迅速进行4。

还原性

乙醇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成为乙醛。其化学方程式:4

乙醇也可被高锰酸钾氧化成乙酸,同时高锰酸钾由紫红色变为无色4。

乙醇也可以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当乙醇蒸汽进入含有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的硅胶中时,可见硅胶由橙红色变为灰绿色(Cr3+),此反应可用于检验司机是否饮酒驾车(酒驾)4。

酯化反应

乙醇可以与乙酸在浓硫酸的催化并加热的情况下,发生酯化作用,生成乙酸乙酯,为可逆反应:7

取代反应

乙醇可以和卤化氢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和水7。

通式:(X为卤素)

氧化反应

①燃烧

完全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汽,并放出大量的热7;

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有黄色火焰,放出热量7。

②催化氧化:在加热和有催化剂(Cu或Ag)存在的情况下进行7。

(制乙醛的原理)

主要种类

1、按生产使用的原料可分为淀粉质原料发酵酒精、糖蜜原料发酵酒精、亚硫酸盐纸浆废液发酵生产酒精11。

淀粉质原料发酵酒精(一般有薯类、谷类和野生植物等含淀粉质的原料,在微生物作用下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再进一步由酵母发酵生成酒精)11;

糖蜜原料发酵酒精(直接利用糖蜜中的糖分,经过稀释杀菌并添加部分营养盐,借酵母的作用发酵生成酒精)11;

亚硫酸盐纸浆废液发酵生产酒精(利用造纸废液中含有的六碳糖,在酵母作用下发酵成酒精,主要产品为工业用酒精。也有用木屑稀酸水解制作的酒精)11。

2、按生产的方法来分,可分为发酵法、合成法两大类11。

3、按产品质量或性质来分,又分为高纯度酒精、无水酒精、普通酒精和变性酒精11。

4、按产品系列(BG384-81)分为优级、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其中一、二级相当于高纯度酒精及普通精馏酒精。三级相当于医药酒精,四级相当于工业酒精。新增二级标准是为了满足不同用户和生产的需要,减少生产与使用上的浪费,促进提高产品质量而制订的11。

应用领域

消毒用品

乙醇是酒主要成分(含量和酒的种类有关系)11。

注意:日常饮用的酒内的乙醇不是把乙醇加进去,而是微生物发酵得到的乙醇,当然根据使用的微生物种类不同还会有乙酸或糖等有关物质11。

有机原料

乙醇也是基本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用来制取乙醛、乙醚、乙酸乙酯、乙胺等化工原料,也是制取溶剂、染料、涂料、洗涤剂等产品的原料7。

有机溶剂

乙醇可与水及多数有机溶剂混溶,被广泛用作有机化学反应的溶剂及黏合剂、硝基喷漆、清漆、化妆品、油墨、脱漆剂等的溶剂。

乙醇也是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用于合剂、酊剂及注射剂中。乙醇的极性比水小,能溶解中药中的中等极性、弱极性、非极性成分,如生物碱及其盐类、苷类、挥发油、树脂、鞣质、有机酸和亲脂性色素等。中医常用酒精泡制药酒,送服中药,以使药物效果得到更大的发挥;也利用其防腐作用,用作存放和保管物品。

由于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在无水乙醇中,所以生物学上常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汽车燃料

乙醇可作为汽车燃料,也可与汽油混合作为混合燃料12。

中国雅津甜高粱乙醇在汽油中占10%。美国销售乙醇汽油已有20多年的历史11。

安全措施

主要危害

危险性:乙醇易燃,具刺激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3。

健康危害: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3。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3。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3。

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器质性精神病等。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3。

性状

本品为无色澄清液体,微有特臭,易挥发,易燃烧,燃烧时显淡蓝色火焰,加热至约78 ℃即沸腾。

本品与水、甘油、三氯甲烷或乙醚能任意混溶。

本品的相对密度(通则0601)不大于0.8129,相当于含C2H6O不少于95.0%(mL/mL)。

鉴别

1.取本品1 mL,加水5 mL与氢氧化钠试液1 mL后,缓缓滴加碘试液2 mL,即发生碘仿的臭气,并生成黄色沉淀。

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1290图)一致。

检查

酸碱度

取本品20 mL,加水20 mL,摇匀,滴加酚酞指示液2滴,溶液应为无色;再加0.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1.0 mL,溶液应显粉红色。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本品应澄清无色。取本品适量,与同体积的水混合后,溶液应澄清;在10 ℃放置30分钟,溶液仍应澄清。

吸光度

取本品,以水为空白,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测定吸光度,在240 nm的波长处不得过0.08;250~260 nm的波长范围内不得过0.06;270~340 nm的波长范围内不得过0.02。

不挥发物

取本品40 mL,置105 ℃恒重的蒸发皿中,于水浴上蒸干后,在105 ℃干燥2小时,遗留残渣不得过1 mg。

类别“消毒防腐药、溶剂。

贮藏”遮光,密封保存。

储存运输

储存方法

存储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胺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13。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3206113

UN编号:117013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小开口铝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木板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13。

包装类别:O5213

包装标志:易燃液体13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本品运输时限使用钢制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运装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天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使用的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应单独运输,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氧化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暴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照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13。

检测方法

醇含量的测定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14

物理方法:

有气相色谱法、密度瓶法、酒精计法、折射计测定法14。

化学方法:

重铬酸钾比色法、莫尔氏盐法、碘量滴定法14。

相关产品